交易逻辑找到衡量交易的标尺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蟹师爷/家庭成长财知学堂

Ceasetostruggleandyouceasetolive.

蟹之星语:“与壳同行,守护财富,忠于责任,守护安心。”

大家好,我是蟹师爷,如何获得财富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与君偕行共勉。今天是第59篇文章。

01

投资的世界可谓是精彩纷呈,过往的历史也是名人辈出,不同交易风格的人获得丰厚收益的大有人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策略,唯有赚钱是目的。

无论是选股或是仓位配置、买点时机的选择,都会面临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交易逻辑的问题,也即每个人采用什么样的逻辑下手交易,或是道听途说,或是看均线趋势,或是看性价比等等,这些逻辑其实来自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写到人有两种不同的思考系统:

第一套是直觉系统。它依赖人的直觉,不怎么消耗脑力,运行起来非常快,可以称为“快系统”。判断几乎自动完成,毫不费力,就是快系统在起作用。

第二套思考系统是理性系统。它依赖人的理性,需要刻意思考。运行起来要消耗大量脑力,而且比较慢,所以被称为“慢系统”。当我们解答复杂的数学题时,需要集中注意力推理,就是慢系统在起作用。

两套系统看似相反,但人们的思考过程,都是它们合作的结果。对于简单事务,快系统依靠经验、直觉迅速做出判断;当遇到复杂问题,快系统解决不了时,启动慢系统,进入理性思考。直觉遇到麻烦,理性出面解决。

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但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非理性,才是我们大多数行动的依据。因为人脑天生是懒惰的,不愿意多付出注意力。在这种惰性下,人脑会倾向于完全接受快系统的判断。直觉式的快思考,就成了决策的主宰。

02

在书中,举例一个前景理论的例子:

问题1:以下选项你会选择哪一个?

A.肯定会得到元

B.有90%的可能得到元

问题2:以下选项你会选择哪一个?

A.肯定会损失元

B.有90%的可能损失元

大多数人在问题1中会选择A,而在问题2中会选择B。丹尼尔·卡尼曼做了大量类似的实验来研究这一现象,及其中影响人们决策的因素,最后他总结出了前景理论:

①确定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确定的收益。

②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赌一把”。

③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要更敏感得多。

④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

当一件事发生的概率为0~5%(小概率),我们常常会过度重视这个不大可能发生的风险,发生低概率结果的可能被过高权衡,这就是可能性效应。

当一件事发生的概率为95%~%(大概率),我们则会无限放大它实现的希望,而忽略95%包含的意义--有5%的可能不会发生,这就是确定性效应。

这两个效应常使人们高估或低估风险,从而错过机会或盲目冒险。

⑤联合评估与偏好逆转

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对单一事物的判断的,可能不仅仅是该事物本身,还有可能与它的参照对象有关,联合评估一方面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让我们陷入锚定效应等心理陷阱。

偏好逆转的意思,就是当我们手头只有单一事物的信息时做出的选择,可能在获得多个事物的信息,进行联合评估后发生逆转。

这种选择机制,除了源自我们内在的基因本能外,更多的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所发展塑造的,后期能够改变和突变的可能性很小,甚至需要外在的环境持续诱发。

其实我们认知世界方式有点类似于系统1的运作方式,大多来自身已有的认知或思考框架,比如自己过往经历或形成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对于思考事物的闭环模式。

对于新发现或未知的问题,大多都是通过已有或内在的思维方式来构建新的问题的决策逻辑,把这些问题以简单的分析结构套进去,从而在现有的模式下解决。这种出发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可以称之为逻辑自洽的方式。

03

逻辑的认知如果要分出对错其实很难,但不妨碍事情继续做下去并获得一定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用来丈量的标尺没发明之前,人类是如何衡量长度的。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费了不少周折。

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从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还有使用用手掌、脚步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结果不需要很精确下使用。

直到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

随着米尺的确定,后来世界上主要用各种量尺来测量长度,常见的量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和测量器等,游标卡尺适合测量一般尺难以测量的圆形物品、零件的孔径厚薄等,精密度较高。

再举一个关于时间的例子。在计量时间的时钟工具没出现前,靠观测古人是如何记录时间的,时间的观测方法有圭表。圭表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款计时器,它的文献记载最早出自于典籍《周礼》之中,主要是利用太阳射影长短的原理,现代科学称其为高表测影法。

日晷也是一种观测日影的工具,应该是圭表的进化版。具体说来,它变得更精确了,可以记录时间,日晷在设计上其实和我们时钟没什么区别,有着时间的刻度。

而时钟却是一根晷针,太阳东升西落,晷针照出来的影子,也会不断在挪移。在机械钟表还没传入到国内之前,基本上日晷算是最普遍的计时工具,小到黎民百姓,大到皇帝,都是通过它来看时间的。

日晷也有个缺点,就是这玩意只能看在白天看,到了阴雨天或者晚上的时候,就失去了作用。这时候,漏刻成为另一种时间的记录方法。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和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沙漏差不多,最开始用的是水,后来在北方由于寒冷采用细沙。

漏刻就是以壶盛水,将装满水的壶慢慢滴落,里面水越来越多,这时候古人就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壶中刻箭上留下的数据,从而知道时间。

04

举个切合实际身边日常的例子,比如,现在手边没有测量的工具,需要用A4的纸,要做一模一些大小的几十个正方形,这个大小有一个大概的样子,我们肯定可以做出来。

依靠对折,来回撕去多余的部分先做出一个,看着合适就接着比划做,最后肯定做出几十个一个样的正方形。虽然我们没有尺子,但是我们依靠现有的知识或逻辑,就解决了问题。

那个最初的正方形就是我们的基准参照点,虽然没有带刻度的尺子来计量,做出的正方形也不精确,但不妨碍最后做出一样的正方形。这就是逻辑不一定精确但一定是自洽的。

投资的逻辑,可能每个人都有,并且在买入时都是振振有词,比如说基本面很好,利润再持续增长,有大基金入驻、图形漂亮等等。但是买入之后的要么是亏损或赚钱。

就交易来说,这个说词或是判断就是你的交易逻辑,一个自洽的逻辑。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底部在哪里,或是高顶在什么地方,需要找到交易参照逻辑。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锚,找那个操作的正方形,来在市场中找到一个坐标。

在很长的持有时间内,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这种波动对于人的心理有影响的,那些波动会让你自己的本能暴露无遗,比如追涨杀跌,厌恶下跌。这种本性,在市场的信息噪声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影响下,情绪会放大人的心性。

这时就需要从内部或外部找到一个参照物,不因市场的情绪波动导致的自己的操作失误造成损失。

实际中有很多例子和投资模式的有效策略,归根结底都在建立这种标尺上的参照物和使用上。

比如,有大咖演示的硬币趋势交易策略。标的选的是期货铜,按照波动情况采取止损后下一根线开盘价进场,40点止损,盈利点以上保50点,盈利点—点以上保本。技术工具为硬币,仓位系统为1手,加减仓为一次性,正面加仓,背面减仓。这种策略的在开始一段时间会大幅亏损,后来还是盈利的。

其他还有操作模式,也是采取类似的逻辑:定投策略,按照指数基金的历史估值百分位来考虑加仓、建仓,是在时间的轴线来找到一个基准点,从而平滑自己情绪,过滤市场的波动。

可转债轮动策略:通过一定的选择标准,常用的双低策略,选取价格低和溢价率低,不断轮动,也可以获得好的收益。

还有就是市值策略,神奇公式的选股方式也是如此。这些策略都是从外部或内部的市场找到一个变动的基准点,来对人性的进行抑制,避免不理智的行为操纵大脑,主导交易的过程。

市场是未知,不可测,通过外部的策略来建立交易系统,避免自己在情绪的不理智,这才是交易的真谛。

有时候,逻辑可能不正确,但是并不影响结果。投资不要求精确,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要好得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