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夸孩子孩子,你真棒,固定型思维模

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

在文章开头,我假设了下面描述的场景,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场景中,想象下我们自己会是什么感受?

场景描述

你今天在学校刚参加了一场在你看来很重要的期中考试,并且得知,你的考试成绩却只有65分,远低于你的预期。然后你很苦恼的回到家里,结果发现早上出门太急把钥匙忘在了家里,然后你准备拿出手机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早点回家,结果由于太慌张再加上心情不好,手机不幸从手中滑落,摔坏了。

面对这一系列不顺,所有人的感受无非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感受

“今天糟糕透了”,“我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考试都考不好--所有人都比我聪明。”,“65分的成绩怎么跟妈妈说,她肯定觉得我不再聪明”,“我真是个傻瓜,每次出门都忘了带钥匙。”

可能还会对着掉在地上的手机狠狠地踩上一脚。

有上面这种想法的人,会轻易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一点点小意外,小失败就会完全否定自己。也就是今天要讲的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

第二种感受

“60+这个成绩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必须得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还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的更好。”

“下次出门的时候应该记得带钥匙,不知道爸爸妈妈今天是不是很忙,是不是今天过得开心。”

拥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会轻易将失败与自己的能力、聪明挂钩,只会与自己努力程度挂钩。也就是今天要讲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这篇文章主要以作者(美)卡罗尔-德韦所著的《终生成长》为参考书籍。

1、介绍书中提到的两种思维模式的特征

2、介绍固定型思维模式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3、介绍如何将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性思维模式,并帮助我们不断突破自己,获得成功。

《终生成长》

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的特征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占了大多数,要是问他们:“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聪明?”他们的答案可能会让人感到震惊。

“在我快速并完美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

“在有件事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其他人却无从下手的时候。”

很明显,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比别人“聪明”,他们比较倾向于喜欢获得正向评价,对于负面评价可以说是对其造成致命打击,可能被失败击垮,可能是永久性的。

下面讲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伯纳德·卢瓦索(BernardLoiseau)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厨师之一。在法国,只有少数几家餐厅被《米其林指南》(GuideMichelin)这部欧洲最受重视的餐厅指南评为最高级别三星,他的餐厅就是其中之一。在年《米其林指南》出版前,伯纳德·卢瓦索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在另一部指南中失掉了两分,被《高勒米罗美食指南》(GaultMillau)从19分(总分20分)扣到17分。之后谣言大肆传播,说他会在新的《米其林指南》中被摘掉三星评级,虽然他的餐厅并没有被降级,但是这个失败的念头击垮了他。

伯纳德·卢瓦索

而《高勒米罗美食指南》的负责人却表示,对于他们的评分会让他丢了性命表示难以理解。但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因为他们降低评分的举动让他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失败者,一个风光不再的人。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实验中他们的脑波显示,他们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们在得到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没有展现出一丝兴趣。即使他们自己的答案错了,对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

固定思维者在学习中,会绞尽脑汁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不为了学习,得了“不愿努力综合征”,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害怕别人认为他笨。从胜利者变为失败者。

总的来说,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的特征恰恰相反。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的特征

还是问同样的问题:“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说:

“在事情非常难,我很努力去尝试,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

“在我钻研某件事很长时间,终于有了眉目的时候。”

对这些人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他们更乐于接受批评,并且能够知难而上,喜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乐于挑战自我,不断取得成就。只要有1%的可能就会付出%的努力。

对于自己能力的评价也会更加准确,更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能看到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并且通过努力不断接近目标。

他们不怕犯错,并且即使失败了,也会总结教训继续努力,成功的人大部分都属于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

迈克尔·乔丹

著名球星迈克尔·乔丹,他就是一位最杰出的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但是他曾被世界冠以“超人”“神一样的存在”“穿运动鞋的上帝”等溢美之词。

但在回归篮球界并引起巨大轰动时,他却说:“我的回归带来的强烈反响让我感到震惊……大家像搞宗教崇拜那样称赞我,这让我感到很尴尬。我只是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人,所有成就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非凡头脑》(ExtraordinaryMinds)中总结,杰出的个人有着“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才能”。有意思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似乎就拥有他说的这种才能。

那么固定型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形成原因与过程

主要原因来自早起我们父母、老师对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

在婴儿时期,我们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我们学习的其实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

但是我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

下面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考了“分以后”,首先会说:“孩子,你真棒,你真是个天才,你怎么学的这么快,太聪明了。”

更有家长,即使是孩子没有取得丝毫成绩与进步的情况下,也会轻而易举地夸孩子,“你真棒,这幅画画的太好了,你真是个绘画天才”。

这些话无疑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孩子长时间听这些话,就会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会导致孩子误以为,自己真的是聪明,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轻松得到分,然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觉为自己贴上“聪明”,“天才”等标签。

这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慢慢地他们会为了维护这种所谓的“聪明”,“天才”拒绝努力,因为他们害怕失败。等哪天,发现没有考分,后果就很严重,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再聪明,全世界的人都不爱自己了。

而父母的正确的夸孩子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你这分来之不易,是你通过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取得了,你非常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努力的孩子”

“这次数学题确实很难,但是经过你认真的钻研与努力,终于解决了,你很努力,真棒。”这才是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做法,强调的是努力,而不是天才与聪明。让孩子知道分是自己辛勤的努力才获得的,是来之不易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也是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过程,既然我们已经通过考分已经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或者有天赋的了,为什么还要不断证明呢,为什么不能就这样幸福下去呢?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会碰到更大的挑战,碰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难,我们不再能够使用昨天证明的能力解决今天的问题。

比如,我们在小学的时候会很容易地做加减乘除运算,然后证明了我们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到了高中,大学,我们却不能很容易解决微积分。

比如,也许我们是我们小学跑的最快的运动员,证明了我们有跑步天赋,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我们市跑的最快的。

还有一个现象各位家长肯定深有体会:“孩子在小学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成绩很好,到了初中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越来越差,孩子也越来越叛逆。”今天这里告诉你原因,这多半是因为孩子从小已经养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

再加上现在很多学校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将班级分为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为孩子们硬生生贴上了“好学生”、“差学生”的标签,导致差学生破罐子破摔更差,好学生也在忙着证明自己是“好学生”的路上拼命奔波着。

而最可怕的是,有些老师也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会认为差学生就是笨,没有天赋,然后就对他们彻底放弃,这也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形成。

通过这些错误的培养方式,使得很多同学形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遇到挑战后会常常会贬低自己的能力,常常会说:“我是最笨的”,“数学搞得我头大”。有些还会把失败转接给老师,“因为数学老师又胖又讨厌”......。

就这样在我们聪明、天赋得不到轻易证明的时候,我们还在一遍遍的证明着自己,我们其实经常在原地踏步,积累着数不清的肯定,不去学习,不去努力,最终被自己曾经看不起的没有“任何天赋”的“笨蛋”远远甩在身后。

当我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化学成绩是我们班,乃至于学校里最好的,化学老师想让我去参加市级比赛,但是被我拒绝了。为什么我要冒这个从成功到失败的风险?从一个胜利者变成一个失败者?

就这样,我们从小到大,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且很长时间自己都没有发现,并且也不去接受这个现实。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且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如何避免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中

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固定型思维能力的人会更多,并且我们都可能是其中的一份子。

二、要认识到,自己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且向成长性思维模式转换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

三、要认识到,相信人的能力肯定是可以学习的,没有天生才能的人也会通过后天努力开发除了独特的技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所谓的“天赋”,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比如绘画,即便我们没有天赋,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学习,空间结构,光影关系,明暗关系,等掌握这一技能。

千万不要在遇到挑战的时候告诉自己:“我都这样好多年了,也就这样了,肯定改不了。”那就真的没救了。

四、观察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与其对话。

假如,我自己以前不擅长与人交往,每次在工作中需要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紧张,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认为自己不行,从来就没有表现好过,我天生就不擅长交际。

所以,我首先已经知道是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会激发我的固定型思维,然后,每次我只需要盯着它,等它出现的时候我会跟它说:“我知道可能会失败,我愿意试试,你愿意与我一起上路吗?我现在确实不擅长做这件事,但是我愿意试一试。”

慢慢地我发现,原来与陌生人交流居然这么简单,是一件如此愉悦的事情,并且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也交了很多朋友,工作也做的越来越顺利。

下面也是一个成功克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例子

橄榄球运动员吉姆·马歇尔(JimMarshall)是明尼苏达维京人队曾经的防守队员,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容易将他定义成失败者的事。在一次对旧金山49人队的比赛中,马歇尔看到了地上的球,将球抱起并跑到底线持球触地得分,引得全场欢呼。嗯,表现是很优秀,但是他只不过跑错了方向,并且还是全国电视转播,他为对手赢得了一分。这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羞愧的感觉让他难以忍受。但在中场休息的时候,他想:“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就去把它改正过来。我意识到我可以做出选择。我可以坐在我的痛苦里,但也可以去做点什么。”在下半场比赛里,他振作起来,打出了可算是他最精彩的比赛,为自家球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和很多团体谈话,回信给那些终于勇于承认自己失败经历的人,他在比赛中也更加专注。他没有让失败的经历去定义自己,而是获得了掌控权。他利用这个经历,使自己成了一名更好的球员,而且他相信,他成了更好的人。

总结

以上,通过对两种思维模型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从今天开始,慢慢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吧。

关于思维模式更加详细地介绍可以看文中提到的这本书,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收获的。

你觉得你是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呢?欢迎留言交流。

参考文献:(美)卡罗尔-德韦所著的《终生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